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即时要闻 > 正文

互联网为科普注入新活力

  • 2022-12-06 10:12:15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资料图)

陈开和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授、副院长

新闻回放

近来,越来越多的科研青年变身科普博主,在B站、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平台上,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让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变得明白晓畅,引发关注。

主持人语

近年来,疫情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也让大家更真切地体会到:科学不只是科学家们在象牙塔中的工作,更是人类战胜种种困难挑战的必备利器,事关每个人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青年科研人员如何更好地为科普工作贡献力量,本期三名青年学子分享了各自的思考。

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和短视频的兴起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科普传播的平台,不少科研青年在抖音、小红书上注册了账号,用或幽默风趣,或简单易懂的风格制作科普视频,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科普风。

新媒体时代下科研青年的科普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传统媒体时代的科普传播往往由主流媒体制作,邀请各领域专家进行解读,在观看的时间和地点上有很多限制,并且传播的风格偏向于严肃,对于儿童、老人以及学历较低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门槛。

而新媒体时代给了科研青年自主制作科普传播作品的平台。短视频的形式,适应了当下碎片化传播的趋势,让科普对象在观看的时间地点上具有更强的灵活性,随时随地就可以观看。很多内容还紧跟时事,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科普日常生活中的专业知识,让受众在刷短视频的同时就能增长知识。

例如目前坐拥2000多万抖音粉丝的“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这位博主硕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目前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专业编辑,是无数网友眼中的“百科全书”。他在抖音的相关科普专题——“网络热门生物鉴定”的播放量已达15.5亿次。

科研青年入驻互联网,为科普传播注入了新活力。当然,我们还需要警惕科研青年做科普传播可能存在的过度娱乐化、选题流量导向、价值观错误等问题。这不仅需要平台进行更严格的筛选与规范,还需科研青年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传播素养,共同助力科普传播的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06日第4版

标签:

推荐阅读

互联网为科普注入新活力

陈开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新闻回放近来,越来越多的科研青年变身科普博主,在B站、抖音...

天天快播:拿出真招实招上好美育必修课

为深化高等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加强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教育部近日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

今日关注:积极主动作为 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江苏高校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双创”企业超5000家;自2020年11月成立至今,西北农林科技...

天天最资讯丨启动“数学家之乡”人才培养计划

本报讯(记者蒋亦丰通讯员夏雯雯曾云毕)日前,浙江省温州市正式启动“数学家之乡”人才培养计划。该计...

点燃乡村教师心中那团火

电白区高地街道中心幼儿园组织教师开展插花DIY活动。电白区电海中学举行2022年教职工运动会乒乓球比赛。...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教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