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即时要闻 > 正文

善用新技术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

  • 2023-02-16 11:15:37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资料图)

日前,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2023中国诗词大会》圆满收官。在现场、在“云中”、在电视机前,无数人聚焦于这一诗词的舞台,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016年在央视首播以来,《中国诗词大会》已经陪伴观众走过了八年时光,已然成为一档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诗词,感受诗词艺术之美,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历史自觉、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节目。为了更好拉近古典诗词与当下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扩大中国诗词的有效传播,提升节目自身的影响力和魅力,《中国诗词大会》始终把创新作为节目的主题词,从形式到内容都在积极求新求变、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发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比如,在技术创新上,由中华书局基于古籍文献和数字技术打造的全息虚拟人苏轼首次亮相,实现了“思想+技术+艺术”多方位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在比赛机制上的更新,以“民间出题人”“诗词抢答”等丰富多彩的赛制形式和“情景共答题”“画中有诗”等沉浸式演绎的呈现方式,搭建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沟通交流的桥梁。

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一道时代必答题。事实上,近年来,国风国潮流行,“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蔚然成风。这背后不仅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有密切的关系,更与新的传播方式、新的技术手段的赋能有密切关系。

我们看到,数字化技术与手段,让厚重的历史变得活泼有趣、时尚多元,让看似高远的传统文化与当下的生活有了更紧密的关联。《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通过网络平台引发热议,“90后”古籍修复师通过短视频走红网络,都吸引了一批批年轻人关注甚至加入相关行业。就在近日,《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正式在古籍数字化平台“识典古籍”免费上线,向公众开放。这也意味着人人都可以随时翻开《永乐大典》。“识典古籍”就是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与字节跳动合作研发的产物。事实上,文保机构、科研院校与互联网公司的跨界合作推动古籍数字化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互联网公司在人工智能上的优势,为把纸质古籍转化成数字文本并进行整理分类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也为推动卷帙浩繁的古籍走出“深闺高阁”,走向普通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让那些被保存在图书馆、博物馆,普通人难以一睹芳容的古籍走向普通人,让文明触手可及,让沉睡的字节跳动起来,这对于赓续文化传统、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的意义自然不容小觑。

传统文化从冷到热,背后是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使然,更是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自信提振的结果。不管是古诗词的传诵,还是古籍文物的修复、整理,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传诵、修复、整理过程本身就是传承的过程,更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也只有善用新的技术与手段,搭建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沟通交流的桥梁,让传统文化活在人们的生活中,方能为传统文化开辟一个融合发展的丰富可能与广阔未来,为更多青少年提供心灵滋养和精神寄托。

(作者系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学校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3年02月16日第2版

标签: 传统文化

推荐阅读

善用新技术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

日前,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2023中国诗词大会》圆满收官...

世界新资讯:做好新学期计划 开启新的学习生活

踏着春天的脚步,多地中小学生背上书包,走进装扮一新的美丽校园。在多地中小学校园,可以看到师生们返...

环球讯息:系统发掘校园周边优质教育资源

日前,有北京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一环,期待充分发掘校园周边...

世界关注:数字变革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特别报道2023年2月13日—14日·北京2月14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高...

天天头条:智能教育要发展有温度的智能

■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特别报道2023年2月13日—14日·北京“人工智能正广泛运用于各行各...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教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