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其中,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蓬勃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经形成共识,深入人心。除了继续营造舆论环境、深化理念认识外,如何推进一体化建设在现实中取得实效,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有关负责人和思政课教师都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从当前来看,进一步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抓好六个关键环节。
一是课程标准一体化建设。作为引领和指导思政课程具体实施的国家纲领性教学文件,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均作了规定性要求。目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在高中、初中和小学得到贯彻实施。教师们聚焦课程核心素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学段之间的素养要求、内容、质量水平等都衔接得比较好。而普通高校相应的课程标准尚未推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是教材一体化建设。教材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基本遵循。尽管教师在备课中会根据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并作创造性转化,但这些工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教材的一体化做好了,教师才能有一体化的依据。
思政课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最近几版的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编写,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一体化问题,参加教材编写的教师做了很多改进工作。下一步,还要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一体化布局好教材内容的层次分工与衔接、螺旋上升,更加深入细致地布局、设计、安排、落实不同学段教材的主题和具体内容。中小学阶段围绕核心素养,通过知识学习和行为养成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对于有理论深度、需要不断领悟提高的同一主题的教育内容,要避免简单重复,按照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层次,同一主题在高一级学段再次出现时,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新版教材在编写修订过程中,要在大中小学较大范围听取、吸纳一线教师的意见,尤其是不同学段教师的意见,为教师既分工又一体提供教学的基本遵循。
三是教师一体化建设。思政课建设,关键在教师。由于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局限性,教师往往对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比较熟悉,其他学段在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了,认识不清楚。这就需要思政课师资培训实现一体化。通过培训,使教师更深入了解本门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学生特点、成长规律在不同学段的体现;更全面了解本门课程的一体化安排和本学段的重点、深度,不留空白、不越位,有机无缝衔接;了解不同学段的教学方法手段,既相互借鉴,又不雷同。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还可以通过访学等方式进行一体化体验,使一体化在思政课教师中更有实践基础。
四是信息一体化建设。信息一体化建设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借鉴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最新探索经验。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搭建大资源平台,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使用、打造网络教育宣传云平台。信息一体化中的“信息”主要包括: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及国家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有关文件信息;“大思政课”建设及相关资源信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就与改革信息;不同学段金课的建设与展示信息;大中小学学情分析、受教育对象研究信息;资源库信息,包括教学案例库、教学重难点问题库、教学素材库以及在线示范课程库;思政课学科建设与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信息;课程思政建设、德育工程建设、家庭学校社会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案例信息;国外学校德育最新进展信息。
五是教学科研一体化建设。组织一体化教学科研团队,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项目。学校科研人员可以开展“大思政课”建设规律、思政课教学难点及对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思政等研究,以研究成果带动和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用科研成果支撑教学,丰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讲道理”的含量和深度,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要求。
在一体化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规律的研究。目前,部分教师对于一体化建设的认识尚处于感性阶段,需要加强规律性认识。只有认识到其内在规律,才能够促进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健康发展。
六是体制机制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建设在早期属于教师的自觉行为,大中小学开展一体化活动也基本依靠教师的责任感和热情来推进。现阶段,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切实保障一体化建设。教育部已经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它是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决策协调议事机构,这是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步骤。同时,还有很多基层的、操作层面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高校与中小学开展思政课共建,需要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与协调。大中小学师资培育、听课评课活动,更需要教育部门组织或者授权地方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教研交流、集体备课可以由某些学校或者学术组织、学科带头人发起,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可能遇到一些阻碍,或影响活动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或难以长期坚持。因此,一体化建设要做到常态化、高质量,必须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要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一体化育人机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感悟生活中认识和了解社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作者卢黎歌系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名师工作室首席专家;雷玲系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名师工作室首席专家;訾艳阳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西安市中学学科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2年10月10日第6版
标签: 关键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其中,大中小学思...
null近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中心幼儿园,驻地部队官兵与孩子们一起,开展“勇夺泸定桥”“穿...
怎么备课更精准?怎么让作业批改更具针对性?怎样设计优质的作业评价……利用教学之余向身边的“师傅们...
本报讯(记者周仕敏)近日,在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小学六年级(3)班的教室里,学生们正跟着视...
■二十大代表风采“姑娘们,起床了!”“傻丫头,快点儿呗!”清晨,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园里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