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研 > 正文

云赏非遗|执秆作画 点草成金_天天热点

  • 2023-05-30 18:45:20 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传承和保护非常重要。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代表性项目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技艺、民俗等,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央广网内蒙古频道推出《云赏非遗》系列报道,聚焦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融媒体传播优势,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

央广网呼和浩特5月30日消息“我制作麦秆画的最大特点就是颜色天然而成,不同地点、不同时节的麦秆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和状态。而后,麦秆经过十几道工序进行加工,变得韧性十足,在我的手上变幻出多样的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的传承人肖俊光向记者展示着他在全国各地收集而来的麦秆。


(相关资料图)

看起来不起眼的麦秸,在肖俊光的眼中却是宝贝。今年67岁的肖俊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秸画的传承人,麦秸画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虽已年近古稀,但仍不想放弃这个爱好。

肖俊光制作的部分麦秆画作品(央广网发 周伊佳 摄)

麦秆画,又称麦秸画、麦秆剪贴等,其工艺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后经历代传播,成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麦秆画是民间纯手工艺技术,它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其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经历采集、切掉关节、选料、切片、除膜、熏、蒸、烫、漂等十几道工序进行加工处理,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麦秆画能保持上千年质地不老化、不褪色,是一项“化腐朽为神奇”的非遗技艺。

肖俊光向记者展示收集到的麦子(央广网发 周伊佳 摄)

不仅如此,收割一麻袋麦秆儿,经筛选,只有一小把能用来做成麦秸。为了寻找合适的麦秆儿作画,肖俊光和妻子几乎走遍了国内的小麦主产区。谈到麦秆,肖俊光如数家珍。

“这个是青海采摘的燕麦,当时我老远就看到黄澄澄的一片,和老乡协商后采摘了一捧,回到旅馆就迫不及待地尝试制作了一幅麦秆画。”肖俊光展示着以此为原材料的作品,在保持麦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巧妙地制作出了朴实拙美的手工艺品。

一粟粟麦子不仅寄托着农民对丰收的向往,也展现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肖俊光回忆道,小时候,他所生活的村庄种植着大片的麦子,麦子成熟的季节,母亲便经常制作麦秆画,他也常同母亲一起选麦秆、处理材料、设计图案,金灿灿的麦秆被制作成十二生肖的造型,甚至是对联,煞是好看。

肖俊光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给学生讲解麦秆画的制作(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13年,麦秸画项目列入第三批包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随后,肖俊光被评为麦秸画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至此,他视传承为己任,积极参加各种文化节、非遗日等活动,身体力行地弘扬麦秸画传统文化,还将这项非遗文化带进了周边社区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课堂,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学习。肖俊光也招收了不同年龄段的徒弟,手把手免费教他们制作麦秸画。

“作为麦秸画的传承人,我心里挺着急的,生怕这项技艺失传。近几年我带着作品参加了不少活动,就是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认识、学习麦秸画,通过年轻人的视角来创新发展这项技艺。”肖俊光说。

监制:朱日岭

策划:田凤元

记者:魏全民 李春雪

视频:周伊佳(实习生)

标签:

推荐阅读

云赏非遗|执秆作画 点草成金_天天热点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传承和保护非常重要。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外媒:俄罗斯24小时内对基辅发动三次袭击 当前焦点

参考消息网5月30日报道据路透社5月30日报道,乌克兰官员当天凌晨表示,俄罗斯在24小时内第三次袭击基辅,

环球观天下!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什么意思_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1、换头“往事莫沉吟”,起得很陡,从心理过程看,它是经过一番盘旋周折才吐出的。2、“莫沉吟”,正见...

华联控股: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华联置业持有华联花园少量临街商铺、住宅等物业,目前用于出租

华联控股: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华联置业持有华联花园少量临街商铺、住宅等物业,目前用于出租,物业,商铺,深

燃油附加费降至30/20元 年内第三次降 6月5日执行

封面新闻记者吴雨佳张越熙5月30日,去哪儿、飞猪、同程已收到部分国内航空公司通知,自2023年6月5日(出票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教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