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即时要闻 > 正文

全球视点!活用《指南》 看见儿童

  • 2022-11-27 09:53:21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资料图)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课程活动主要由成人预设而无法满足幼儿多维发展和个性化成长需求,这是很多幼儿园的通病。江西省吉安市保育院找出症结点,直面“不变的课程已然不适用于变化的生活和儿童”这一问题,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基于幼儿视角,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挖掘幼儿身边的课程资源,构建生活化园本课程。

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我们逐渐形成了活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三个步骤,即在主题产生前进行价值判断,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搭建学习支架,在主题实施后梳理核心经验,从而推进园本课程深入开展。以小(5)班班本化活动“种子成长记”为例,我们是这样实施的。

第一步:主题产生前,依托《指南》进行价值判断

春天到了,小(5)班的孩子们在保育院的种植园、野战区发现了许多春天的“秘密”。当教师问幼儿“保育院的春天是怎样的?你有什么发现?”时,幼儿有不同的回应:红菜薹开花了,很香。地上有小种子,种子从哪里来?种子外面有壳,是圆圆的,剥开来是小小的。这些种子要怎么长大?太阳很暖和,我想去春游……

教师对谈话内容进行初步记录,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很多。教师按照“是否为师幼共有经验”“多数幼儿是否好奇”“是否符合幼儿发展需求”“时间是否充裕”“是否便于幼儿反复观察”的“五问”识别方式,对主题选点进行初判和发现。依据这五问,我们发现,班级教师对种子的经验储备较为丰富,个别幼儿也对种子有粗浅的经验;班上幼儿每天都会去捡拾种子分享给同伴,对种子充满了好奇;幼儿在观察种子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其外形特征、生长过程等,关注种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保育院内的种子数量多、种类丰富,较长的时间段中,各类种子纷纷掉落,便于反复观察,能够保证幼儿在保育院内充分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因而,教师和幼儿共同将“种子”列为班级接下来要探究的“首要选点”。

第二步:主题实施中,借助《指南》搭建学习支架

对应《指南》中3—4岁儿童科学领域的“科学探究”目标,教师认为小(5)班的幼儿正处于“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阶段,总有三三两两的孩子在走廊上、野战区里,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同时伴随着好奇:“这个是不是小芒果啊?”“这个蓝色的种子好漂亮,好像宝石!”“这是什么种子?”这些行为与《指南》所述一致,小(5)班的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此外,“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也显露出来了,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班级教师对照幼儿春天里与种子互动的行为表现,结合《指南》,梳理出幼儿的已有经验——1.喜欢捡种子,爱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发现。2.多数幼儿知道保育院内掉落下来的小东西是种子,但不知道其名称。3.个别幼儿对种子的形状、特征等有粗浅的认识。教师进而分析出幼儿的能力水平——1.亲近自然,对种子能仔细观察,用多种感官探索种子,发现其明显特征。2.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认识源于间接经验。3.好奇好问好探究,乐于参与活动,愿意亲身体验,在探究中认识种子。

有了《指南》这一学习支架,教师进一步讨论了小(5)班班本化课程选点“种子”的教育价值,挖掘出可能蕴含的课程生长点,整理出幼儿在项目探索活动中需解决的“辨别出保育院及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名称”“了解一些常见种子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种子发芽的生长变化及发芽的基本条件”“掌握基本的种植经验”及“初步了解和体会种子和人们生活的关系”等核心问题,从现有的课程资源入手,提供支持策略,推进幼儿深度学习。

这些支持策略包括: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及足够的时间,以信息技术等手段支持幼儿持续探索,分享自己的发现。以集体活动丰富幼儿对种子的认知。如:科学领域“各种各样的种子”、语言领域“种子嘟嘟的梦想”等。给予机会,在班上种豆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豆子发芽的过程,启发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大胆表现出来(如衍生出来的区域活动、户外游戏等)。充分发挥家长力量,带不同种类的种子、一起种豆子、炒豆芽等,保持对种子的持久兴趣,体会种子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三步:主题实施后,运用《指南》把握核心经验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在前段时间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分享给大家”等问题引导幼儿用图示、表征等梳理分享经验。教师关注《指南》中不同领域的核心经验,从中发现,小(5)班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科学领域——在持续探究中仔细观察与思考,认识了保育院不同类型种子的名称和外形特征,观察力得到了提高;在寻找水果种子的过程中,知道了种子会藏在果实里,并能将果实与种子相匹配;了解了种子发芽的过程,知道了发芽需要的自然条件。

语言领域——能耐心倾听种子的小秘密;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对种子的一次次新发现;能够以完整的话语讲述种子成长的条件和过程。

艺术领域——能用动作、形态等表现太阳、泥土、雨水等角色,以不同的动作呈现小种子的成长;在家人的帮助下以绘画的方式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能以绘画、泥工等方式来表现小种子的美。

社会领域——收获了自信心,主动性更强了,更愿意与同伴合作和交流,共同关注、参与到种子的探究中。

健康领域——一些幼儿对种子的兴趣提升,更愿意吃豆类食品了,不再挑食;大部分幼儿能发散思维,创编出好玩的户外游戏“种子嘟嘟长大了”,锻炼了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由此,教师运用《指南》,关注到了当前幼儿的发展,并与幼儿共同讨论,推进下一步的行动——种植,将已习得的经验迁移到新活动中,为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实施新阶段有意义的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当阶段性项目活动结束后,教师将本班最后形成的成果进行全年段甚至全园性分享,组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实现共同学习、资源共享,以教师的成长滋润幼儿的成长,这也是园本课程的魅力所在。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教师借助三个步骤活用《指南》,更能从儿童的视角发现其关心、关注的事物,认识到“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幼儿也有了充足的机会接触自然界和社会,在“解决真问题、获取真经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之趣,逐步建构积累起包括情感、社会、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经验。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吉安市保育院)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27日第2版

标签:

推荐阅读

全球视点!活用《指南》 看见儿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课程活动主要由成人预设而无法满足幼儿多维发展和个性化成长需求,这是很多幼...

全球实时:家校携手为学校发展赋能

在“螺岭体育节”拔河项目中,家长义工为孩子们呐喊助威。刘洋摄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二年级学生家...

全球即时:食农教育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成长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不少幼儿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缺少农耕体验,挑食、偏食、厌食现象普遍。农耕教育...

环球今亮点!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特色路径

如何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合肥市望湖小学在十余年的办学实践中,探索出了...

全球微资讯!村校书声琅 学生笑意浓

曾经,在被誉为中国十强县的湖南省长沙县里,条件再简陋的村小也时常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但随着经...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教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