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即时要闻 > 正文

全球新资讯:“联结互动共生”让课程活起来

  • 2022-08-28 10:04: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资料图)

孩子在分享自己按规律整理的图书。邹君 摄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幼儿园活动大多因教师自身优势发起,幼儿主体性体现不够;课程活动比较固化,缺乏与生活世界的联结,不能动态调整;课程价值追求比较单一,不能触动教师、园所本身及更大范围的内涵发展。

基于此,我们力图改变静态、固化的课程观以及单向传递的课程实施状态,让教师和幼儿共同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开发者和实施者,课程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主题和游戏活动,而是在与幼儿、教师、环境、社区等诸多要素的交互作用下,充满实践张力的、更具生命成长意义的动态性过程,我们称之为“互动型”课程。十多年的探索过程,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立足幼儿,开发“三学”特色课程

让学龄前幼儿和教师共同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确实有一定难度。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从“快乐游学”“多元助学”“文化伴学”特色课程开发入手,让“互动型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得以生根发芽。

为了让幼儿拥有真正的游戏活动,我们根据他们的愿望,在廊道中开设了小木匠、纸艺坊、石头记等29个“课程超市”游戏,每周五上午,把原有的集体教学活动改为全园的菜单式自选性“快乐游学”活动。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幼儿与材料互动的状态,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不断投入新的更具挑战性的材料,从而支持幼儿不同类别、层次的活动。越来越多超越学科、联结生活的游戏内容出现在“课程超市”里,“力力快递”“淘宝街”“小吃货”……幼儿自主选择、持续探索、与人交往,在多元对话中,不仅获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积累了真实的生活经验。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力量,尤其是父亲的职业和性格优势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尝试开展“阳刚助学”活动,通过成立“阳刚助学俱乐部”,鼓励更多的男性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和孩子一起互动。比如,在“人体骨骼的秘密”活动中,卫校教师杨爸爸成了“特约嘉宾”,和幼儿围绕人体骨骼的秘密进行聊天式的互动。我们还将助学课程的开发从集体教学拓展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爸爸的角色也从“助教”“嘉宾”转变为孩子们的“玩伴”。与爸爸的多样互动,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经验,激发了幼儿的别样兴趣,更拓宽了幼儿的社会视野。

祖祖辈辈打交道的土地,是梅村人的根;劳作时的吴侬软语,是梅村人的魂。我园幼儿的祖父母大多从事或曾经从事农业劳动,熟悉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要点。他们助力教师、幼儿一起开展田横头(梅村方言,指田埂上)“文化伴学”活动。田横头长出了各种幼苗,通过浇水、拔草,幼儿把满心的关爱给予了“绿绿的伙伴”,知晓了植物生长的秘密;采摘蔬菜时,黄瓜弯曲缠绕、玉米粒粒饱满的样子,让幼儿兴味盎然地讲述着“像港沟”“是珍珠米”(梅村俚语);剪下向日葵成熟的籽盘、拔去秸秆时,幼儿体味生命的终结和延续……种植的过程是幼儿与环境、文化等实现互动的过程,他们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的成长。

教师、家长、社区等资源的卷入,使“快乐游学、阳刚助学、文化伴学”等课程活动丰富多彩,幼儿在具体情境中与更多的人、事、物进行对话与交流,获得了多样化的发展。

整体推进,构建园本互动样态

在第一阶段“三学”特色课程的开发中,我们努力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生活世界的资源,让课程更加鲜活。但我们意识到,必须把课程局部改造的经验转化为幼儿园课程质量整体提升的策略,并形成了以下三种样态。

主题共生:“预+遇”课程的动态实施。我园以《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为蓝本预设主题,并根据自己的经验编制“预”主题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当下资源和儿童活动状态,在预设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拓展、生长,形成实际实施的主题课程,这样的课程具有了个人背景、经验和境遇色彩、实践意义。

游戏做伴:主题空间游戏的多元开发。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幼儿一日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区域游戏、户外活动。这些环节,我们卷入环境、文化等资源,打破时间、空间、年龄等的界限,开设多元的游戏空间,让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自然对话和交互中,呈现灵活多变的发展形态。

生活相遇:寻常时刻的点亮行动。我园课程拥有了完全打开的姿态,把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寻常时刻”变成契合儿童真实存在的动态、开放、自然的课程,努力贴近生活“原型”,不断地探寻解决的方案,把事件本身转化成促进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生活。

以上三种样态绝不是机械割裂的,除了课程起点与载体有所不同之外,其他内容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全面成长,所以它们常常因为课程主体的成长需要而不断相互转化。比如,进入大班学习生活,“幼小衔接”就成了幼儿的“寻常时刻”。我园在开展“主题课程:幼小衔接”活动时,教师预设了参观小学、体验体育课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很不适应小学体育课的方式和节奏,活动结束后,大多疲惫不堪,累趴在操场上。通过分析判断,教师认识到班内幼儿不论是运动的时间还是运动的强度,都与大班年龄段应该达到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于是,教师根据班内幼儿对户外游戏的喜好和创意,有意识地在户外游戏中增加运动量,让幼儿在丰富而有趣的游戏中增强体能。另外,每周还邀请小学体育教师来园上体育课,让小学教师根据幼儿实际调整教学方式,也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的上课节奏,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期待。参观小学实践体验活动中,教师关注到幼儿的现实问题,通过调整户外游戏活动,卷入集体教学新主体,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和实施途径,实现了有效的幼小衔接。

多维联动,彰显全域共生共长

随着实践探索的长期持续深入,我们不断修订、完善《“互动型”课程实施指南》,也发现了幼儿“互动”学习的发生机制与条件,并将其应用到幼儿园课程的全学段、全领域,以及实施的全过程,并不断优化课程的实施方式。

但因为“互动型”课程回归幼儿的真实生活、生动游戏,强调课程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话调试,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所以需要教师、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紧密的“课程伙伴”。“课程伙伴”通过结对研修、组团研修、级部研修、全园研修等多种方式,发现不足、努力调整,嫁接经验、不断拓展,捕捉主线、大胆迁移,转化视角、持续生长……新的观念和策略不断丰富着教师的专业素养,让他们能够从容地识别、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发展课程动态建设的关键能力,从而保证“互动型”课程的全园协同推进。

我们不断梳理“互动型”课程的理念、实施内容及策略,将品牌课程在集团进行共享。比如,泰伯分园“互动理念下‘阳光同行’课程的开发”、梅荆分园“互动理念下‘耕读传家’课程的开发”等,在厘清课程逻辑关系的前提下,找到链接融合点,形成了具有自己园区特质的课程。我们还以曹玉兰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邀约区域内其他在课程实践中遇到类似问题的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定期交流、探讨,帮大家走出自己的课程实践之路。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互动型”课程实践的分享和交流,我园2016年成立了微信公众号。教师将课程活动的过程及反思,以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积累,整理成故事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目前,公众号已推送1100多个故事,借此搭建了一个园本化课程建设的网络“联动平台”。全国各地的幼教工作者隔着时空留言,进行思想碰撞,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智慧叠加。

青海互助县幼儿园每年10月份就开始下雪,温度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为防止孩子们冻着甚至冻伤,那里的教师一直不让孩子们碰冰雪,看到我们的课程故事“哎呀,我们‘冰’在一起了”,他们重新找到了课程定位,打开了教学思路,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体验到了“玩中学”的快乐。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2年08月28日第2版

标签:

推荐阅读

全球新资讯:“联结互动共生”让课程活起来

孩子在分享自己按规律整理的图书。邹君摄在“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一...

每日关注!手绘风筝 放飞梦想

null8月25日,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海州街道新建社区组织开展“手绘风筝,放飞梦想”主题活动,20余名小朋...

天天即时看!学泥塑技艺 感非遗魅力

null日前,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泥塑艺人在图书馆公益非遗课堂上向孩子传授泥塑技艺。暑假期间,该县图书...

环球头条:创新实践教育 助推高质量发展

扫描二维码观看访谈视频为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近年来,湖北省潜江市深入挖掘现有资源,在实践教...

环球简讯:新课标如何真正走进课堂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第九小学课堂上,教师李永丽在辅导学生杨欣怡朗读课文。本报记者张学军摄(资料图片...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教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