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双减条件下高质量中小学教育实现路径”线上专家研讨会在江西师范大学举办。
受疫情影响,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万文涛教授就核心素养培育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参会专家探讨。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马宪平教授、武汉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程斯辉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方铭琳教授等出席,来自全省各高校和25所实验校的教授、校长以及老师等100余人参与会议。会议由江西省教师质量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海红主持。
三大成果助力教学改革
研讨会上,万文涛说,近三十年来,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成绩斐然,但仍然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中心团队自2012年开始针对学生素养结构和发展规律以及项目化教学范式进行了持续的深入研究。通过多年努力,团队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双收获,为中小学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进入新世纪以来,“核心素养”这一话题越来越受关注。该项目研究通过建构超越以往的有关人才素养模型的“记忆树模型”,对学生素养的结构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有效揭示,并在“记忆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品德结构”“素养发展规律”“创新智能”等理论。万文涛认为,育人和种树一样。他认为记忆树的生长周期和学生的“学思行省”学习周期完全契合,课堂中的每个育人子项目的实施都应按照“学-思-行-省”循环链接的要求有序展开。
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心团队构建了一套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N段·四环·五星·廿技”项目化教学教学范式。万文涛将课堂教学比作一个超级复杂的生态育人系统工程,“N段”就是将课堂教学划分为N个阶段来实施。“四环”是指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素养“学-思-行-省”四个环节的周期性学习规律,这是课堂教学必须坚守的底线。而“五星”就是中小学教育要以培育基本智能为主线,全面融入特异智能、价值素养、情感素养、身体素养的培育。最后,要想将课堂教学做成优质育人工程,还需把握好二十组育人技术要领,即“廿技”。
中小学“掌上评课”系统的成功研发与应用也是此次研讨会展示的显著成果之一。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获取系统、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和评价数据报告系统三个子部分。在应用中,已经全面覆盖了九个学科和小初高三个学段。作为一款课堂教学行为观测软件,“掌上评课”系统具有适应性强、数据分析智能、报告可视化等优势特色。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课堂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并在课程结束后一键生成课堂评价报告,直观地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情况。这些报告在教师自省、教学评价、领导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取得多方面成效
项目开展以来,不论在理论研究成果上,还是应用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性成效,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
在理论研究成果上,共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文字8篇,在省级教育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9篇,3个教刊案例入选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心研究人员持续四年协同指导并参与的《乡土化、项目化、常态化:一所山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获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江西省在基础教育类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零的突破;2021年,由万文涛牵头带领的《超循环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中项目化教学设计范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获得了江西省教育成果特等奖。此外,项目进行过程中,共出版图书40余册,其中包括两部总揽性著作和数套系列丛书。这些书籍的出版,对于推广实验具体化、强化教师培训和师范生培养、丰富师范教育有重要作用。
在实验校改中,参与实验的学校由最初的两所到如今的30余所。吉安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在2018年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三锡坊经验”成为全国乡村教育的经典案例。南昌市城东学校也在2018年获得江西省教育成果一等奖,学校实现了从后卫到前锋的蝶变,为薄弱学校的发展和进步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专家给予高度肯定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发表了对于项目化教学改革成果的见解,对项目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建议。
方铭琳教授认为,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研究成果对现实有规律性和本质性的揭示,并且极具前沿性、根本性、应用性、公益性。她认为,当下真正触及教育规律的研究是很难的,现在用六大规律支撑起了研究体系,回应了当下很多的教育研究以及教育现象。随着时代发展、教学发展,教学活动将不仅仅发生在教师中,但无论如何,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基础性课堂教学是不会改变的,因此,该项目针对课堂教学的改进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宪平教授从研究角度出发,指出基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角度的研究难度很大并存在诸多困难,但很有意义的是值得深入。此外,基本理论方面很有价值,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和教育的基本规律,研究建构的记忆树模型具有原创性,有继续深入研究的价值,并建议增强学理性的阐释。
程斯辉教授表示,研究项目的问题针对性很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因而项目提出的教学改革操作性策略有显著效果。项目化教学范式建立,本身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同时,在概念上需要对项目化教学范式做一个浓缩的界定,从而更容易让人理解。
杨念鲁教授从申报课题的角度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和建议。他表示,申报报告更多放在方法论和揭示规律方面的关系,方法论指导教学实践等方面可能会更容易引起关注和认可,因此,建议将重点聚焦于项目化学习和六大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上。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让参会的专家和老师对项目化教学改革成果有了一定了解,也为项目成果的深入研究和改进指明了方向。(柴蒙、刘淑敏)
标签:
4月9日,由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双减条件下高质量中小学教...
近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河南省复杂机械系统数字孪生工程研究中心等16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的...
在线教育品牌阿卡索自主研发的新产品阿卡索云课堂APP一经推出就深受新老用户的欢迎。与此同时,阿卡索为...
一面求才若渴,一面门槛高企,互联网新造车集度的抢人逻辑为何如此奇葩?快到碗里来,但率取率只有不到2...
10月5日上午,厦门外国语学校为厦外师生、校友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们精心打造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