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中小学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名学生匹配,为学生发展提供全面指导、为家庭教育提供协同指导,努力实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育人新样态。《方案》明确规定,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每位导师指导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15名。对具有特定发展需求的学生,可以由其导师联动其他教师共同提供指导。
上海率先实施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机制。具体言之,实施全员导师制,在教育功能上着眼于强化学生发展指导,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指导的全面育人职能;在育人方式上着眼于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怀和陪伴指导,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教师工作角色,从育分转变为育人,全面提高教师育人意识与能力;在育人机制上着眼于强化家校沟通,加强导师与家长的真诚互动、相互支持,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家校协同机制,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说,全员导师制将开启基础教育育人方式变革的新赛道、新实践。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好的政策方案更需要扎实落实,才能事半功倍,全面提升政策效果。全员导师制无论对教师育人能力、学校职能变革,还是对家校协同机制都提出新的挑战。在中小学校深入推进与全面落实全员导师制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组织统筹,让全员导师制融入学校工作。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全员导师制作为一项新的工作任务,与学校已有的教学、德育、管理、班主任、心理健康等工作既有差异又有重叠。采取“加法”思路开展全员导师制,会不断增加中小学校工作的繁杂程度。学校管理者要着眼于学校育人理念与目标,统筹把握学校育人方式与机制变革,重新理顺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指导等基本职能。具体而言,应主动以全员导师制为抓手,将与导师指导相关的德育、心理健康、班主任、家访等工作整合,通过组织架构或者职能变革,将全员导师制融入学校常规与重点工作,研制校本导师匹配机制与工作指南,真正将全员导师制工作在学校层面落实落细。
加强培训研修,让教师有能力做导师。打铁还需自身硬,导师指导既需要丰富的经验加持,也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在“班主任+学科教师”的工作模式下,中小学一线教师熟悉学科教学,缺乏导师指导的经验及理论。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积极开展研修培训,不断提升学科教师转变为育人导师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通过丰富多元的主题课程研修、专题讲座、工作坊等方式,不断创新研修策略,多方赋能导师素养成长,让一线教师真正有能力做导师。
纳入考核评价,让教师自觉做导师。育人工作润物无声,如何才能让无声的育人指导成为教师的自觉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全体教师践行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另一方面要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作用,积极将导师指导工作纳入绩效分配和激励制度之中,将教师担任导师的经历和成效作为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积极推进导师工作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
优化资源环境,让教师顺畅做导师。导师指导形式灵活多样,也需要一定的时空条件保障。学校要围绕导师指导工作,提供固定与灵活兼顾的时间段,积极利用或改造已有的教室、场馆、餐厅等空间布局,为导师指导学生提供便利交流条件,让导师在便利的时空环境中顺畅地指导学生发展。
加强真诚沟通,让导师联动家校。导师的关键职责之一就是沟通家校。导师要利用自身教育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好家访、书面反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与成长经历。通过与家长的真诚互动、用心交流,积极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和生长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导师真正发挥联动作用,将大大助力家校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23年08月17日第2版
标签:
日前,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
据媒体报道,浙江宁波最近推出大学生暑期机关事业(国企)单位实习活动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2023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技术运
①万步炎(中)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唐亚慧摄②万步炎(中)为“海牛
本报北京8月16日讯(记者施剑松通讯员张大为)今天,北京市门头沟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