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同时也带来网络谣言快速滋生传播的副作用。《中国青年报》近日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近40%的大学生受访者曾受到网络谣言的负面影响;同时,超六成大学生受访者表示愿意成为网络谣言的“粉碎机”,以社会谣言辟除、知识科普为己任。
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忽视,可能引发网络暴力、经济损失、危害身心健康或人身安全等一系列严重后果。部分网友或许认为某个谣言与己无关,选择置之不理。然而,长此以往难免出现“破窗效应”,袖手旁观的态度也可能成为谣言传播的助推剂。伴随抵制网络谣言教育的开展,一些大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参与到破除谣言的行动中,通过提高素养、积极发声,共同维护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提高网络素养是粉碎谣言的第一步。大学生应掌握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加深对网络空间运作方式的理解。具体而言,他们需要熟悉各种媒体平台的特点和规则,搜索、筛选、评估信息可靠性、真实性和权威性的方法论,以及了解一定的网络安全常识,学习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和知识,才能更好地阻止谣言跑赢事实,守住网络传播的基本底线和要求。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大学生不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也是信息传播的主动参与者。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变得异常便捷,谣言亦然。然而,网络中流传的信息,很多是未经核查、来源不明、真实性存疑的。因此,看到不确定的信息,不要轻易转发和定论。要摆脱“拿来主义”的思维模式,以批判性思考,详尽了解和分析相关事件,并结合学科专业特长,形成自己的判断。一方面要利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渠道,为更多的人传递事件真相;另一方面应借助平台的反馈或举报渠道,让谣言无处藏身。此前,中山大学组建了一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辟谣特工队”,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网络传播影响较广的谣言,多学科跨界撰写200余篇具有影响力的辟谣文章,替网络空间激浊扬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网络上“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言论自由不等于无道德地散布、传播谣言。作为大学生,既要理性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要避免发表不当言论,沦为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
互联网不断发展演变,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相关法律也随之跟进,对造谣、传谣的处罚、量刑予以明确规定。但对于大众来说,单纯的法律条文往往枯燥乏味。大学生可以采用多种生动鲜活、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解网络谣言危害和造谣、传谣的法律惩处,例如将实际发生的案例融入媒体报道、社区和学校的普法教育中。通过讲述真实事件,让谣言的危害和造谣传谣的后果可知可感,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
消除网络谣言,大学生群体大有可为。不论是声情并茂普法讲法,让大众知法懂法,还是挖掘事件真相,传播准确信息,都有益于从源头上彻底粉碎谣言的传播,不妨多多益善。
(作者系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05日第2版
标签:
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同时也带来网络谣言快速滋生传播的副作...
江西是外出务工大省。据统计,截至目前,江西仅农村便有留守儿童26万余人。为了呵护孩子们的成长,尤其...
当博物馆闭馆之后,仅50名参观者入内,在博物馆场景中进行一场与历史、文物相关的主题活动,并且在博物...
近日,在四川大凉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教师苏正民和147名志愿者建成的“阿依书屋”里充满欢...
重点培养打造质优量足的“现场工程师”,既是企业生产与产业创新的现实需求,也是国家为促进职教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