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经常听身边的教育工作者讲,教育无甚大事,每天都在平凡的教书育人中度过。但是,教育也确无小事,事事都牵涉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特别是,总有一些看似不大的小事,有的是“冰山一角”,有的像“鞋子里的沙子”,有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小事,如果不尽快加以关注解决,就会影响学校大局。做教育、办学校、当教师,就要善于挖出这样的关键小事。那么,类似的关键小事从哪里找?如何解决?怎样转化为育人温度?“变则通、通则久”,发现解决关键小事,需要做好“通”字文章。
从沟通中找。关键小事,背后是关键问题。问题的发现,除了靠慧眼,主要还是靠沟通和交流。只要牢固树立沟通思维,搭建沟通渠道,健全沟通机制,就不难找出各类问题。
大家会发现,每到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段,学校门口都会聚集着大批家长。这些家长以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等祖辈居多。他们对孩子都非常仔细和上心,大部分都提前到达,有的甚至提前很长时间就到校门口去等。于是,我们在全市推动,由财政出资建立学校门口的“家长接送区”。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歇脚点,还将其作为学校展示办学成果、讨论家校共育、沟通解决问题的重要阵地。我们积极倡导,在每天上下学这个关键时段,由校长出面,在“家长接送区”与家长、孩子沟通交流。由此,各种问题汇集起来后,再提交学校党组织集体研究,确定其中的关键小事,立项目、建制度,有效处理到位。
从一定意义上说,师生、家长的焦虑点、烦心事,就是关键小事的切入点、突破口。只要有心去想、用心去做,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在沟通中发现、在沟通中解决。
由开通中来。教育是开放的事业,需要每个人的参与,需要智慧众筹。办学治校要有开阔的胸怀、开放的思维、开明的理念、开朗的性格。征集办好关键小事,就要有开通的姿态和状态,采取多种方式,体现便捷化、高效性。
为此,我们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教育惠民一码通”制度,面向社会公布各自专属的二维码。公众对教育、对学校、对育人有任何诉求、建议等,都可以“一码”提报、扫码即报。将其中反映集中的、事关全局的问题,作为关键小事。另外,我们还建立了办学理事会制度,参与学校决策、监督和执行。由于理事会成员来自各个层面、各个行业,看教育、想问题的视角就更多元,所提建议就更全面。诸如类似的事项,家长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学生会等也可以随时向学校提出建议。再如,我们要求学校每月由党组织召开一期学情会商,将涉及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类问题梳理出来并建立台账。这其中哪些是关键小事,由参会人员一起协商确定、一起协商制定解决办法。只要有了开通的意识,自会有开通的办法和机制,关键小事就找得准,解决得快,效果也好。
随流通中变。学校是一个发展的团队,师生都是鲜活的生命,每天都在成长变化。再好的征集、解决问题的“法宝”,也要应对不断流通中的改变。特别是关键小事,尤需用动态变化的眼光来审视。
比如,总有部分孩子在入学时,会忘记带水杯、学习用品等。家长送来后,如何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学生手中?学校将其作为关键小事,建立起快捷送达通道。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有的班主任探索出很多指向育人的“小窍门”来解决,成效反而更好。诸如,让孩子每天出门前回头5秒钟、头天晚上自我检查、家门口设必带物品打钩表等制度,都非常有效并深受家长认同。再比如,“拖把放哪里”,是让很多班级都烦恼的问题。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愿意将其放在自己身边。如何来处理?我们也把它列为关键小事,重点是以此体现背后的育人价值,注重解决孩子们的身边小事,来提升育人温度。
在联通中解。之所以称为关键小事,就是杜绝“就事论事”,将其与各个层面相联通,而不是作为孤立的点来看待。
首先,要与各项制度相链接。例如,关于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在这方面,没有小事。但是师德建设,单靠硬抓是做不好的,需要将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都与其联通起来。这其中,职称评聘、评优表彰、绩效激励就是很关键的几个方面,如何将其与师德表现有机结合,转化为内生动力就至关重要。与此相衍生的各类事项,就可作为关键小事。其次,要与各个群体相链接。一般来讲,学校层面可分为教师、干部、职员、学生、家长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不同群体。以教师评价为例,如何做到既精准评价又让评价对象满意认同?就要将各个群体都纳入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综合评价。再如,小学阶段的阅读积淀和阅读行为习惯养成,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承担的,就需要家庭教育来支撑。如何有效提高家长的阅读力,就成为关键小事。再其次,要与各种工作相链接。只要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各种事项之间有效协同,破除“谷仓效应”,一些制约问题解决的关键节点、堵点、痛点就会显现出来。总之,将关键小事放到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这个大框架中来审视、解决,把各个问题点链接起来,或许答案就“不请自来”。
于融通中化。关键小事找得准、办得好,最终还是要靠一个区域、一所学校的教育生态来保障,将其与办学思维、育人理念、文化氛围、机制创新等融为一体。当然,这种融通需要关键人物去做。谁是关键人物?首先是校长,其次是积极参与其中的每个人。
在日常学校管理中,我们应关注三条理念:一是做对的事,比把事情做对重要;二是还需要做什么事,比怎么做事重要;三是做一件事产生的效果比做多少事重要。发现、解决关键小事,需要校长遵循这些理念,来定位、设计、统筹,而不是平推直叙、漫无边际。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别忘了学校那些“意见领袖”。比如,关于为高中教师提供早餐的问题,大家要求不一,确实有些众口难调。有位校长说,他主动倾听“意见领袖”的意见,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每周预报、提前微调、同伴互助等方式,问题得以较好解决。因此,要将“意见领袖”当作特别关心学校发展的人来对待,主动倾听并化解他们的内心积怨,将其凝聚成同行者。总之,育人的温度来自方方面面的融通,我们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发现并解决学校里的关键小事,需要我们主动去“通”与“导”。其实,在整个治校育人的过程中,既要就事论事,也要触类旁通,既应中通外直,也应通达权变。只有通观全局,才能做到政通人和,让师生心情通畅。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在发现并妥善解决一件件关键小事的过程中,让师生、家长感知育人温度并为之感动。
(作者系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潍坊一中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15日第6版
标签:
经常听身边的教育工作者讲,教育无甚大事,每天都在平凡的教书育人中度过。但是,教育也确无小事,事事...
我所在的真人桥小学地处湖南湘江新区,是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坐落在征地拆迁区,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是...
发展乡村美育,是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举措,承担着为乡村青少年儿童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关系到乡村青少...
在移动互联时代,不少未成年人热衷于玩网络游戏,有的甚至大家组队一起玩。其中的原因可想而知,网游画...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津3月13日讯(记者陈欣然)今天,天津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初中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