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即时要闻 > 正文

虚拟教研室如何化“虚”为“实”

  • 2023-01-04 08:48:55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资料图片)

■“聚焦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理论篇⑤

核心观点

虚拟教研室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组建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它的落地生根,高校教师的参与至关重要。因此,要以方法融合,提升虚拟教研的工作效能;以机制创新,激发虚拟教研的内生动力;从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提升参与虚拟教研的内驱力。

虚拟教研室特点

·人员组成灵活化

·组织载体信息化

·教研内容多样化

·教研方式互动化

虚拟教研室建设三大类内容

·专业类教研

·课程类教研

·教学类教研

虚拟教研室构建三大着力点

·以问题导向为教研起点

·培养虚拟教研场景应用意识

·提升教师教研数字胜任力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使命;教学实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以本为本,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新一代智能技术已成为重塑高等教育形态的新动能,以实体教研室为基础,融合开放互联、虚实融通、资源共享特点的虚拟教研室也应运而生。自2022年2月以来,教育部陆续启动了两个批次共657个高校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为推动教研创新、促进教学变革、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数字通道。

分类探索,明确虚拟教研建设方向

教研即教学研究,是在理论指导下对教学现象、问题和过程开展的研究活动。围绕教研质量提升的核心目的,虚拟教研室以数字赋能和数据驱动为创新动力,以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学改革等为主题进行分类探索,从而建设多层级、多学科领域、多类型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体系。

专业类教研,升级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建设挑战。专业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教学改革改到最要紧处,是抓好专业。响应党的二十大“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专业类教研以高质量专业(专业群)建设为目标,围绕数字转型背景下如何研制专业规范、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等开展建设。从专业层面打造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以产教协同育人、跨学科人才培养等方式升级适合数字化、智能化挑战的专业办学水平。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2022年9月启动了数据驱动教学、科创教育等9个微专业,培养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课程类教研,探索新形态教材、新体系课程建设路径。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类教研以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或课程群为目标,重点解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材、课程实施等问题。目前,课程类教研围绕金课建设、课程思政建设、课程知识图谱构建、新形态教材建设、校际协同开课等开展。以华南师范大学牵头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慕课为例,该课程协同多所湾区高校组建校际课程教学团队,共建立体化课程资源和新形态教材。该课程自疫情以来为近4万名学员提供了在线教学服务,形成了基于同一门慕课协同教学汇聚优质师资,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的策略。

教学类教研,深化课堂教学数字赋能。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是教研工作绕不开的关键场景。教学类教研以建设高质量课堂为目标,以课堂和课例为载体开展教研,有效利用教与学的数据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对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等进行系统性、常态化和创新性的研究。数字转型背景下的教学类教研中出现了双师课堂、数字孪生课堂、混合课堂、翻转课堂、虚拟仿真教学等新形式。

方法融合,提升虚拟教研工作效能

在智能技术支持下,虚拟教研室突破了时空限制、打破了校园围墙,为开展高质量教研交流、高效率资源协同、高水平教研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创新教研形态、构建教学发展共同体、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库等多项虚拟教研室具体建设任务落实中,需要将数字技术与教研方法深度融合,提升虚拟教研的工作效能。

首先,要以问题导向作为虚拟教研的起点。切实解决问题是任何一项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虚拟教研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优势,利用数字化工具及数据驱动,精准定位教研中的真问题、疑难题。例如,结合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确定各类虚拟教研室的教研主题和问题;从一流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寻找教研问题;从大学生学情数据分析和学业诊断情况中寻找教研问题;从一流专业建设困难和人才培养难点中寻找教研问题;从教学与技术融合应用的过程中寻找教研问题;等等。

其次,要具有虚拟教研的场景应用意识。借助数字技术支撑,虚拟教研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直播教研、移动教研、智能教研、在线工作坊、名师网络示范课、混合式教研等多样的应用场景,这就要求教研工作者具有灵活适配的创新设计意识。如组织分析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栏目特色,充分借助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和一流课程资源的标杆作用,创设出适合本地化教学应用的虚拟教研场景和操作方法。

再其次,要提升教师虚拟教研的数字胜任力。在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过程中,方法重于技术。一方面,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需求导向、应用为王的选择策略。高校教师既要掌握那些“应用门槛低、轻量级、实用易用”的教研技术,包括直播工具、资源处理工具、互动工具等,也应该根据条件掌握大数据、智能听评课、教师画像、虚拟仿真沉浸系统、元宇宙等高端的教研技术手段。另一方面,教研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具体开展虚拟教研活动时,教师还要切实掌握在线备课、在线磨课、在线评课的技巧,掌握有效组织虚拟研讨的方法,掌握调控虚拟教研活动节奏的策略等。

机制创新,激发虚拟教研内生动力

虚拟教研室的核心仍然是教学和科研,无论是课程群,还是虚拟现实技术,都是辅助教研的工具。想要让虚拟教研室落地生根,作为虚拟教研室的主体,高校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何激发教师参与虚拟教研的积极性,需要以机制创新提供重要保障。

一是寻求将虚拟教研工作可操作化的抓手。虚拟教研落到实处,根本上取决于虚拟教研室课程群中教师的内驱力,需要通过参与具体工作从而增强教师提高教育能力、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因此,虚拟教研室需发挥数字化优势,实现教研空间虚实融合、教研过程操作可行和教研成果可视化。如以研究课题为抓手,在科研和教研的双向融合过程中,带动和培育虚拟教研团队的共同发展;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带动各类课程优质资源共建与多校教材联编;以校际协同开课服务为抓手,带动跨校授课团队建设和在线集体备授课;等等。

二是建立数据驱动的虚拟教研评价机制。数字时代,教研向科学化、精准化发展,更多需要推动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虚拟教研无感知、全过程数据采集、挖掘及智能分析。如对教师特征数据、教研心理数据、教学过程数据、教研行为数据、教研成果数据等进行多源数据的采集和综合评价,实现精准教研;通过在教研数据中搭载匹配学情数据、管理数据,实现以评促研、以评促改。

三是探索经由实践检验的应用倒逼机制。要把虚拟教研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方案和资源,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实践中转化应用,并通过实践进行迭代推广。

四是形成虚拟教研室的常态化管理机制。针对虚拟教研室的跨地域、跨时空,建立常态化教研管理机制,才能推动各学校在虚拟教研下的深度融合。首先,每类虚拟教研室需结合实际,制定教研室的工作章程和工作规范,如创建工作简报制度,定期发布教研工作安排和教研共建成果,形成集体教研凝聚力;其次,切实发挥互联网管理扁平化特点,开展自组织式虚拟教研。鼓励各教研室,根据需求动态灵活组建区域性、主题性、学科性等教研工作组,提高虚拟教研管理工作的弹性化、实效性。

教育数字化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而虚拟教研室是我国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新探索和新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模式和教育组织形态,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师生等多方面要素,在实践中不断提炼总结经验,确保虚拟教研强师资、促教学、育人才初衷的落地落实,并实现发展的高质量与可持续。

(作者胡小勇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李婉怡系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

《中国教育报》2023年01月04日第4版

标签:

推荐阅读

虚拟教研室如何化“虚”为“实”

■“聚焦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理论篇⑤核心观点虚拟教研室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组建的新型基层教学组...

热消息:读写年华似酒醇

翻书迎新满目春,久违的墨香扑面而来,重温《美的历程》。一个多月,我交叉研读“角度各一,手法迥异”...

挖掘“双师”潜力 深化优质数字资源有效应用

教师:“嘶哑、掩护”这两个词你会读了,但怎样记住它们呢?学生:我发现每组词的偏旁相同。“嘶哑”跟...

环球消息!凝聚抵制教育乱收费社会共识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教育乱收费行为,全国...

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引擎

培黎职业学院现代化农业专业授课现场。张掖市教育局供图(资料图片)“嗨哟嗨,嗨哟哈,高里提,低里撒...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教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