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不久前的国庆假期里,四川成都青羊区一小区自发举办了“‘劳动迎国庆’认识植物、走进园艺”的研学活动。这项颇具新意的公益之举,包含趣识杂草、园艺劳动、艺术展示、思维风暴等学校里少有的内容或知识情境,吸引了众多家长、孩子的热情参与。
研学在不少人的印象中,虽算不上浩大工程,但具有专业性,需要特定的资源和条件,费心费力,才能完成。有意思的是,成都的这次民间研学活动,并没有按常理出牌:举办方选择了普通的居民小区,内容来源于绿化带内的花卉、草木,指导人员多是自愿报名的业主、家长。如此“低配”的硬件和“随缘”的业务团队,竟与火爆的活动效果形成了鲜明反差,叫人称奇。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场景下的学习对象、技能与语言,乃至思维与品行,才是开展教育的最佳选择。从此次研学的形式和内容看,无心插柳式的教与学,却可以百分百地浸润于真实的生活之中。
比如,小区绿化中的哪些草才是杂草,杂草的标准在何处,是否可以变杂为宝……这些“低到尘埃里”的问题,寓教于乐,既带有思辨性,又充满着动手探究的兴味。孩子身处其间,从志愿者关于生物学、生态学、农学、经济学的细致讲解中,认识了各种杂草之后,对清理花园、去除杂草的实践环节,自然就跃跃欲试。不仅如此,孩子们在获得感兴趣的知识后,还会通过笔记、绘画、标本等形式,相互交流,彼此启发。可以说,这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充分利用了“生活”这个大课堂,除了帮助孩子增长知识之外,还跨界了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会适应力。
这种民间研学方式,让我们欣喜地看到:生活教育的实现方式,除了常规的学校教育,以广大志愿者、家长、文化人士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包括公益、慈善、环保等事业人员,也大有可为。相比模拟实境、仿真教学的学校系统,社会力量多是“真刀真枪”,具有沉浸式和开放式的教学优势。以“杂草”来说,其与农业作物“小米”的隐秘联结,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态、理解农业的独特视角。这解决了学校教学的同质化问题;就教材而言,社会力量往往能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打捞出最为新鲜、生动的教育素材,这些均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短板。
更值一提的是,社会力量由于不受固定的时空羁绊,其教育教学方式,从设计思路到实操把控,往往更为自由、灵活。尤其是现代教育理论所提倡的“做中学”“玩中学”等理念,有了真正落地之所。德育、智育、劳育、美育的跨界融合,阻力小,形式多,趣味强,天然受到孩子的追捧。这对于教育的多元发展、地区平衡,具有积极意义。
不难看出,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推动孩子的多元成长,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这一思路,对“双减”背景下的每一个人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当然,由于社会力量并非隶属于严格意义的教育机构,更不是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学校,所以,在积极鼓励的同时,也须保持沟通和适当引导、规范,如此才能形成合力,推动学校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双店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10月25日第2版
标签: 社会力量
在不久前的国庆假期里,四川成都青羊区一小区自发举办了“‘劳动迎国庆’认识植物、走进园艺”的研学活...
日前,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利用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工作...
扫码观看视频■听党代表的教育故事融媒报道14年前,他带着患病的母亲跋涉千里,外出求学,令无数网友动...
null《古典概型》(高一数学)执教者:潘洪艳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我个人认为,要为学生上“有意义”的数...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都高新滨河学校(以下简称“滨河学校”)提出“润达教育”的理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