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即时要闻 > 正文

环球精选!从“看见儿童”走向“看懂儿童”

  • 2022-06-27 05:47:18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资料图片)

大邑县安仁镇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挑战滑索游戏。刘万鑫 摄

“成功啦!成功啦!”随着水流“哗”的一声从管道中喷涌而出,孩子们欢喜雀跃。高丽莎也颇受触动,“别看孩子小,却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高丽莎是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幼儿园的一名教师。最近,她遇到了一个“难题”,她本想通过玩水引导孩子们认识水的浮力、溶解等特点,没想到,孩子们对水的压力产生了强烈兴趣,想方设法要把水池中的水抽到花台中去。

怎样才能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了解水压这一抽象概念呢?高丽莎查资料、请教中小学教师,和同事们一起研讨,向“水压游戏”发起挑战。用什么器材向水施压?水管连接密封不严怎么办?……在教师们的支持下,孩子们经历一次次失败后,造出了一台“抽水机”。

2020年,大邑县成功申报全国“安吉游戏”试验区,引入保障游戏实施的环境、时间、材料、权利等理念,重点在保障幼儿游戏权利上转观念、下功夫。近两年,越来越多像高丽莎一样的教师由行动到触动,努力从“看见儿童”走向“看懂儿童”,儿童游戏质量正在发生“蝶变”。

环境创设去除“标签化”

游戏权利逐渐回到儿童手中

“窗含西岭千秋雪”,杜甫笔下的西岭雪山,就在今天成都平原以西的大邑县境内。大邑生态良好,风景绝佳,早在2014年,当地就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了幼儿户外游戏的实践探索。

高丽莎和孩子们玩水的沙水区,过去是安仁镇幼儿园开展户外游戏时构建的一处“迷宫”。用植被和矮墙规划出路线,孩子们可在其中寻径穿行、探索。可教师们慢慢发现,固定的游戏环境以及固化的游戏模式,很难发挥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他们也逐渐对“迷宫”丧失了兴趣。

2021年,受“安吉游戏”沙水区的启发,作为试点园的安仁镇幼儿园拆掉“迷宫”,构建起儿童水中乐园。园长郑杨说,大邑县境内河汊纵横,孩子们对“耍水”有着天然的兴趣。不同于普通的玩水,幼儿园会在沙水区投放不同层次、类型的游戏材料,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探索水的奥秘。教师则在一旁观察,及时了解孩子们的需求,适时提供支持。

在游戏中如何实现“以儿童为中心”?在安仁镇幼儿园副园长杨溢看来,“安吉游戏”给教师们带来了强烈的观念冲突。“过去我们不停地看见儿童,现在需要更进一步——尝试懂得儿童。具体来说,就是尽量减少对游戏过程的操控和干预,在主题预设、目标达成与幼儿自主、探索创新之间寻求平衡。”

两年以来,安仁镇幼儿园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拆解”。大型组合玩具被“化整为零”,孩子们可以将零部件搬运到任何地方,组建成各种充满奇思妙想的新玩具。野战区的迷彩被去掉了,孩子们一到此处就开始玩游戏枪、打沙包的思维定式被打破了,他们在其中搭建舞台、帐篷,玩法越来越多;室内游戏区角的隔断被打开了,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任意区角的材料进行组合、加工,天马行空的想象被一双双小手变成现实……

“环境创设去‘标签化’,减少了环境对幼儿的心理暗示,让幼儿更自由、充分地游戏。”郑杨欣喜地说,过去孩子们对教师说得最多的是“我可不可以玩什么游戏”,而现在变成了“我要玩什么游戏”,“言语变化之间,体现的是游戏权利逐渐回到了儿童手中。”

游戏构建走向课程化

串联起散珠碎玉般的游戏灵感

“看!影子来啦,快踩住它!”随着一个孩子大声叫喊,一群孩子兴奋地跑起来,有的踩自己的影子,有的踩小伙伴的影子。

大邑县潘家街幼儿园教师曹丹阳回忆起半年前发生的一件事。班里的孩子们偶然对影子产生了兴趣,她感觉捕捉到了游戏“生长点”。曹丹阳找来与影子有关的绘本,带着孩子们一起阅读,手影、皮影戏也陆续登场,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可一段时间后,曹丹阳发现游戏并没有结束,孩子们对影子依然兴趣不减。这让她犯了难,“影子的故事”应该怎么继续进行下去呢?

面对曹丹阳的困惑,园长杨娟在每周一的教研会上,发起了“影子支持计划”专项研讨。通过一次次头脑风暴,大家得出结论:影子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时而能见时而不见,看得见却摸不着,满足了幼儿爱想象的心理需求。与此同时,影子是孩子们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发挥好这个“朋友”的作用,对孩子们想象力的开发有积极作用。

经过反复教研和实践,曹丹阳和同事们以影子为主线,将五大领域与一日活动融入其中,探索出画一画你的影子朋友、讲一讲影子的故事、和影子一起做游戏等“我与影子交朋友”系列课程。曹丹阳感慨,游戏课程化的过程,也是教师知识构建系统化的过程。“通过课程构建,我们把游戏中散珠碎玉般的灵感,串成‘绚丽的项链’。”

“游戏课程化的难点在于教师既要有游戏精神,同时也要有课程意识。既要‘玩性十足’,也要有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在游戏中既要作为儿童显性的‘玩伴’,又要作为隐性的‘引领者’。”杨娟说,潘家街幼儿园从2017年开始探索项目课程建设,发展幼儿在探索中学习的能力。两年以来,幼儿园让项目课程与幼儿游戏“接轨”,帮助更多教师在课程与游戏之间“游刃有余”。

幼儿教师迈向专业化

有所进有所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游戏中,如果孩子们因为一个玩具发生了冲突,教师该怎么办?

大邑县悦来镇幼儿园教师李滢有着一套成熟的应对原则:小班孩子缺少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及判断,教师应重点介入,通过系列干预,让孩子感受到某些行为是不对的。而对于大班孩子,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同时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介入应当适度,引导孩子提升反思能力。

“总的来说,需要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关注幼儿的每一个细节,拿捏好介入的尺度和力度。”李滢感慨,尊重儿童的游戏权利,需要教师放手,但放手不等于放任不管。适度、有效的支持,不仅需要教师“看见”儿童,更需要“看懂”儿童。

从守护安全,到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动作,再到关注语言表达,大班教师牟玲珑站在孩子们旁边观看游戏,在孩子们需要教师“出手”时及时回应,在游戏恢复常态时又及时抽身“撤出”。这样的场景,在幼儿园里已经成为常态。

“教师在游戏中怎么看?看什么?”园长李庆说,幼儿园把观察幼儿的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路径,通过调研分析发现,观察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打通“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什么、用什么观察、用什么记录”四个关键节点,并据此展开长时间的教研和实践。

在李庆看来,对于游戏,教师必须做到“有所进有所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观察、倾听,发现、辨别孩子的需求类型,在“看懂”的基础上,及时介入,作出回应,这时教师需要“进”。另一方面,孩子在专注游戏、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时,教师则要适时“隐身”,守护孩子的游戏环境,这时就需要“退”。

李庆说,为了更好地研究孩子们的游戏行为,幼儿园要求教师用视频的方式,把游戏记录下来,游戏结束后,观看总结经验。为了让教师更懂得游戏,幼儿园还开展了体验式教研,幼儿园开发的游戏,教师必须首先玩,并“解锁”有多少种玩法。“我们坚信,会玩的老师,才能更好地支持儿童去玩。”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26日第1版

标签:

推荐阅读

环球精选!从“看见儿童”走向“看懂儿童”

大邑县安仁镇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挑战滑索游戏。刘万鑫摄“成功啦!成功啦!”随着水流“哗...

重点聚焦!浙江温州:“三朵云”推动幼儿园循数治理

本报讯(记者蒋亦丰通讯员凌素凡徐冰瑶)走进幼儿园,有AI机器人“扫脸”;在物联网墙面上,幼儿可以随...

全球观焦点:“母教”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子应绘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母亲的教育则是家庭教育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在我...

热推荐:在新形势下推进“托幼一体化”

随着脑科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推进,0—6岁婴幼儿教育与保育的重要性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普...

当前快讯:基于三种视角构建园本“趣课程”

江苏省常熟市游文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农趣”实践活动中体验插秧。作者供图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教育研究...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教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观察